经典瀑布模型: 经典的瀑布模型可以被视为基本模型,所有其他生命周期模型都基于该模型。这是一个理想的模式。然而,经典的瀑布模型不能用于实际的项目开发,因为该模型不支持任何机制来纠正在任何阶段中犯下的错误,但在以后的阶段中检测到的错误。迭代瀑布模型通过包含反馈路径克服了这个问题。
迭代瀑布模型: 迭代瀑布模型可能是最常用的软件开发模型。该模型易于使用和理解。但该模型仅适用于已被充分理解的问题,不适用于非常大的项目和具有大量风险的项目的开发。
原型模型: 原型模型适用于客户需求或技术解决方案未得到充分理解的项目。在项目开始之前,必须识别这些风险。该模型尤其适用于项目用户界面部分的开发。
进化模型: 演化模型适用于大型项目,这些项目可以分解为一组模块,用于增量开发和交付。该模型广泛应用于面向对象的开发项目中。仅当客户接受系统的增量交付时,才使用此模型。
螺旋模型: 螺旋模型被视为元模型,因为它包括所有其他生命周期模型。灵活性和风险处理是该模型的主要特点。螺旋模型适用于技术上具有挑战性的大型软件的开发,这些软件在项目开始时容易面临各种难以预测的风险。但这个模型比其他模型更复杂。
敏捷模式: 敏捷模型的设计目的是快速整合变更请求。在这个模型中,需求被分解成可以增量开发的小部分。但敏捷模型的主要原则是在每个时间段之后向客户交付增量。迭代的结束日期是固定的,不能延长。这种敏捷性是通过消除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活动来实现的。
为项目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: 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来完成一个项目是最重要的任务。可以通过考虑各种型号的优缺点来选择。在选择合适的生命周期模型之前分析的不同问题如下:
- 待开发软件的特点: 生命周期模型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在开发的软件的类型。对于小型服务项目,敏捷模式更受青睐。另一方面,对于产品和嵌入式开发,可以首选迭代瀑布模型。进化模型适合于开发面向对象的项目。该项目的用户界面部分主要是通过原型模型开发的。
- 开发团队的特点: 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是决定使用生命周期模型的重要因素。如果开发团队有开发类似软件的经验,那么即使是嵌入式软件也可以使用迭代瀑布模型进行开发。如果开发团队完全是新手,那么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处理应用程序也可能需要一个原型模型。
- 与项目相关的风险: 如果风险很小,并且可以在项目开始时预测,那么原型模型是有用的。如果在项目开始时难以确定风险,但随着开发的进行,风险可能会增加,那么螺旋模型是最好的使用模型。
- 客户特征: 如果客户对计算机不太熟悉,那么需求可能会频繁变化,因为很难形成完整、一致和明确的需求。因此,可能需要一个原型模型来减少客户以后的变更请求。最初,客户对开发团队的信心很高。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,客户的信心通常会下降,因为还看不到任何可用的软件。因此,进化模型是有用的,因为客户可以更早地体验部分工作的软件,而不是整个完整的软件。进化模型的另一个优点是,它减少了客户习惯全新系统的创伤。